02866500173
当前位置:业主商会-搞活小区内循环  -  新闻文章  -  幸福邻里

社区“合伙人”新模式 凝聚社会治理“向心力”

2024年5月11日

近年来,我市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活动,指导滨江社区引入社区“合伙人”理念,运用“共同缔造”的方法,以社区为平台,以满足辖区居民需求为目标,放眼全市资源,把企事业单位、爱心商家、社会组织、爱心个人等社会力量发动起来,培育形成商企、社群、个体三种类型的社区“合伙人”团队,以“公益+低偿+市场”的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专业、更高品质的社区服务,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问计于民探索社区共建模式

居民的需求和关注点就是社区工作的重点。群众在关注啥?老干部、老专家、老军人、老教师、老模范,这些退去公职的“五老”对居民在想什么、盼什么、愁什么,最有发言权。在小而乱的滨江小区,小区合伙人“五老”智囊团,通过家长里短式谈心,把小区居民的心思摸得透透的:车子乱停堵在门前、宠物无人管随地乱拉、外墙脱落隐患大、污水横流脏乱差……120多户居民提了4大类130多条意见。

脉把准了,方子就好开了。社区党委率先在滨江小区开展了包联单位、社区组织、群众团体、居民个人等参与小区共建共治,引导上学的孩子、务工的成人和退休的职工全员动手,从房前屋后的环境抓起,充分运用志愿者积分制度、道德评议红黑榜的手段,小区环境提升和居民互助服务机制得到了全面建立。湖北省委“共同缔造”活动办在社区调研过程中,看到了一张8岁小朋友谢艾珊拿着100元压岁钱为小区环境提升项目捐款的照片,称赞道:“滨江社区在宣传共同缔造理念上,动了心思去组织,效果好!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在社区得到了生动实践。”

“此前,居民多次向我们反映,他们对辖区的商业、文教、健身等服务有着一定的需求,但是社区难以统筹相应的资源配给。”滨江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宋华回忆道。滨江社区“两委”认真总结滨江小区的治理经验,提出了社区“合伙人”的治理模式。2023年初,对7个“三无”小区“如法炮制”,以社区“合伙人”制度方式,广泛动员各方力量,推动各方力量打造了“水岸星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”,受到十堰市委、市政府的表彰。

文化建设营造社区和谐氛围
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……”傍晚时分,滨江社区同心合唱团在水岸星需小区邻里中心开始排练,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外出演出认真筹备着。

本应是种花遛鸟、安享晚年的生活,她选择了扎根社区;本该是周末放松、休闲娱乐,她选择了服务社区;她利用自身特长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,她用自己嘹亮的歌声温暖了这里的居民。她就是滨江社区同心合唱团的团长——社区“合伙人”师小郧。

师小郧刚刚成立合唱团时,社区里只有寥寥数人响应。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队伍,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她来到滨江社区寻求帮助。在社区党委书记宋华的宣传和鼓励下,她加入了滨江社区的社区“合伙人”队伍。成为社区“合伙人”后,她更加积极地在小区里招募热爱歌唱的人,还通过社区的协助下邀请到一批有共同爱好的居民,共同处理合唱团的事务,让她腾出更多的精力为合唱团进行专业培训。时至今日,同心合唱团已有80多人加入。平时团队训练、外出参加比赛、参加义演,都是由她和社团骨干一起组织开展,合唱团的名声也越来越响。“加入合唱团以后,大家学习唱歌更专业更方便,邻居之间也更熟悉更亲近了,对社区也找到了归属感。”合唱团成员刘海玉说。以合唱团作为互相沟通的桥梁,更多的人走出家门,参与社区活动,既提高了歌唱的专业水平,也加深了互相之间的情感与交流。

通过社区“合伙人”的日常活动,营造了社区“熟人、街坊”氛围,邻里关系越发和谐,一些鸡毛蒜皮的矛盾无声中化解。目前,滨江社区又引入了5个新的社区“合伙人”:“武当太极拳”省级非遗传承人覃侠签约社区“合伙人”,进小区推广武当太极拳,组织20名教练分时段走进社区教授武当武术;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林万雷签约社区“合伙人”,为我市国标舞爱好者们提供公益培训的机会;签席氏正骨非遗传人签约社区“合伙人”,进小区普及传统技法治疗劳损类疾病和保养知识;知名艺术培训机构——椰子熊艺术学校签约社区“合伙人”,保证了体育舞蹈队的师资力量和“童眼看水都、小手拉大手”护水汉江河等公益活动品牌。同时,滨江社区还采取无偿公益的方式,组织辖区内的播音员、主持人等专业人士,组建沧浪朗诵艺术工作室,义务向居民普及主持和朗诵艺术。

一时间,滨江社区多了许多文艺团体,居民们既能在社区邻里间交到朋友,也能利用社区“合伙人”的平台提升自己、展示自我。在传统的“三无”小区——康居小区红色物业建设的环境提升动员会上,小区合伙人捐款捐物5万多元,14名合伙人以举牌方式承包了单元楼卫生和小区绿植的管理,初步形成了决策共谋、发展共建、建设共管、效果共评、成果共享的居民自治机制。

正向激励 实现社区共赢发展

如何实现社区与合伙人的共赢互利?如何确保社区“合伙人”进退机制有序?如何维持公益项目长期运行?滨江社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难题,也在实践中不断解决这些问题。

在引入社区“合伙人”之初,滨江社区就确立了“红色管家”的跟踪服务,即:针对每一位社区“合伙人”确定1-3名社区“两委”成员或党员干部为“红色管家”,帮助合伙人解决公益治理运行过程中的困难。对于大力支持社区公益服务的社区“合伙人”,社区在考核其公益成效的前提下,将给与场地、资源、信息、媒体推介等多方面的支持。无论是社区活动场地的低价或免费租借,还是信息宣传方面的引流推广,社区都积极半导体结果没问题,帮助树立起社区“合伙人”正面社会形象,增强社会影响,从而鼓励和带动社区“合伙人”更多地参与社区治理。

市新欣家政保洁公司就是滨江社区社区“合伙人”的双赢典型。该公司以合伙人的身份,以“保成本”的公益模式承担社区居民高频的疏通、管线、卫生、绿化等服务,明码标价、保质保量,成为居民信赖的红色物业企业服务品牌。在滨江社区举办的“汉江流域成人体育舞蹈公益教学暨展演”活动中,该公司积极参与并支持公益项目开展,扩大了企业知名度,助推业务逐渐扩展到城市养老助老、农村低产果园托管等领域。市博美商贸公司2023年4月份签约成为社区“合伙人”后,发挥自媒体专业技能,立足滨江社区的人、景、物、地等开展多渠道宣传,宣传社区守水护水的系列活动,促进了社区治理工作,极大地扩大了自身影响;同时,该企业积极服务服装、水产加工、连锁店、酒楼等社区内的实体商户签订助商合同,多种途径帮助商户增收10多万元,公司自身增收1万多元,探索出一条“公益服务助力社区治理,擦亮品牌实现企业增收”的双赢之路。

热门内容:
    02866500173
    • Q Q: 534015904
    • 微信: open380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微信小程序
    Copyright © 2025 “业主商会-搞活小区内循环”版权所有  |  ICP证:蜀ICP备20020576号  |    |  
  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,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,交易风险自负!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,举报信息、删除信息联系客服